1.良種化
選擇國家、地方審定或經過實踐檢驗的良種。因為它有更好的觀賞性、抗逆性,有更強的市場生命力。苗木生產,首先也是最重要的是選擇種植的苗木種類,這直接關系到你是賺是賠,賺多賺少。還要注意的一點是良種也是有期限的,有些以前的良種會隨著時間的改變、人們需求的變化不再是良種。
2.設施化
設施化是降低成本、提高效率的有效措施。比如苗圃里安裝一套灌溉設備,隨時可以澆灌,而且可以根據天氣和苗木生長情況“按需供給”。現在一些地區長期干旱的天氣越來越頻繁,有灌溉設施后,通過抽取地下水,可有效避免旱災。苗圃大的設備有攪拌機、裝盆機、起苗機、吊車等,小的有打藥機、梯子、修剪工具、綁縛苗木的塑料桿等,澆水都是噴灌或滴灌。
3.專業化
當前中國苗木行業進入門檻低,苗木質量參差不齊,因為綠化市場沒有嚴格的質量驗收規范,所以各種質量的苗子都能賣出去。近幾年資金進來了,苗圃面積上去了,但很多人的經營方法和理念上仍存在不少問題,較之前幾波苗圃擴張,除了株行距拉開有所改進、一些較有特色的專類苗圃出現之外,目標定位、品種及其適應性、商品化標準、投入產出周期、市場容量、種植管理技術與操作能力、打通銷售渠道等諸多方面均未見改善,仍有所欠缺。一句話概括就是,專業化不夠。
4.網絡化
網絡化的重要性體現在行業各產業環節的銜接上。產銷脫節、設計施工用苗不協調,是園林花木行業多年的痼疾,病因就在于各產業間缺少“橋梁”。網絡化還有一層意思是對互聯網的應用,在消費品市場這個已經很成熟。花木行業因為產品標準化、運輸等問題,電子商務發展緩慢。